站点介绍
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雪白的剑道依次排开,身着厚重防护服的小剑客们手持花剑,步伐灵活移动,剑尖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场边,一位神情专注、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正细致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动作,不时与身边的教练低声交流,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
“看到孩子们终于能脱下口罩,毫无阻碍地呼吸,自由地在剑道上奔跑、交锋,脸上洋溢着那种纯粹的快乐,这是我近来感到最欣慰的事。”训练间隙,王钰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这朴素而真挚的心声,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场上那些年轻的身影,眼神里充满了欣慰与期待,这次访谈的主题,也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她反复强调的理念展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引导孩子们重新发现并享受击剑运动带来的快乐,而不仅仅是追求奖牌与名次。
回归本质:击剑首先是游戏,然后才是竞技
过去几年,对于全球体育行业而言都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击剑运动,这项源于欧洲古典决斗、讲究礼仪与智慧的运动,同样受到了巨大冲击,赛事延期或取消、训练时断时续、长时间的封闭管理……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青少年击剑选手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运动热情造成了考验。
“那段时间,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掉队’,不仅是技术生疏,更是兴趣的消磨。”王钰回忆道,“线上教学固然是一种补充,但击剑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实战中的即时反应、身体对抗以及那种独特的仪式感,这些,很难通过屏幕完全传递。”
随着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同仁们,将工作重心明确地放在了“重建”与“回归”上。“我们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调整,”王钰强调,“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击剑首先应该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游戏,一种能够释放压力、锻炼身心的兴趣爱好,然后才是一项竞技运动,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协会为此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他们鼓励旗下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在恢复训练初期,更多地设计趣味性强、对抗性弱的入门和恢复性课程,组织“击剑嘉年华”活动,设置多种多样的剑道游戏,降低技术门槛,让孩子们在玩乐中重新熟悉剑感、步法和距离;举办小型、多样的内部交流赛,弱化排名,强调“完成比赛”的体验感和勇气嘉奖。
“我们看到,当孩子们不再为必须赢下每一剑而焦虑,当他们在与同伴的嬉戏交锋中偶然做出一个漂亮动作而获得教练的真诚赞美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非常动人的。”王钰说,“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驱动他们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
快乐击剑的多元价值:超越输赢的成长
在王钰看来,“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背后,蕴含着击剑运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深远价值,这远不止于赛场上的输赢。
“击剑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如反应速度、协调性、柔韧性,更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临场应变的能力。”她详细解释道,“每一剑都是与对手的心理博弈,需要瞬间判断、果断决策,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
击剑深厚的礼仪文化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敬礼、握手、尊重对手、服从裁判……这些仪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品格,让他们懂得尊重与公平竞争。”王钰注意到,那些真正享受击剑过程的孩子,往往在赛场上更能表现出风度,无论是赢是输,都能坦然面对,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养成至关重要。

协会也积极推动击剑文化与校园教育的融合,支持一些中小学开设击剑社团或兴趣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成为专业运动员,但通过击剑获得的这份快乐、这种历练,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
协会的角色: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快乐击剑”的整体氛围,北京市击剑协会在赛事组织、教练员培训和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赛事方面,除了高水平的锦标赛,协会着力打造了更具普及性的青少年击剑联赛、俱乐部联赛等。“我们在赛制上做了优化,增加了U8、U10等低年龄组的体验项目,让更多初学者也有机会站上赛场,感受氛围。”王钰介绍,“我们要求裁判和教练在执裁和指导时,对低龄组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教练员是传递击剑理念的关键一环,协会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不仅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加强调教育心理学和与儿童沟通的技巧。“我们希望教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更是兴趣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守护者,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激发潜能,而不是一味地严厉苛责。”
协会也利用公众号、官网等平台,分享优秀的青少年击剑故事,普及击剑知识,组织线上打卡、视频分享等活动,增强击剑家庭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我们想构建一个积极、健康、互助的击剑社群,让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交到朋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王钰补充道。
未来的展望:让快乐与卓越并行

谈及未来,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深化“快乐击剑”的理念,推动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让北京乃至更多地区的青少年,能够在一个更宽松、更积极的环境中接触击剑、热爱击剑,当基础盘足够大,天赋异禀的优秀苗子自然会涌现出来,快乐与卓越并不矛盾,建立在兴趣和热爱基础上的追求,往往能走得更远、更稳。”
她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孩子因为真心喜欢而拿起剑,在剑道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交锋的刺激与合作的愉快,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滋味。“也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成为世界冠军,但如果在十年、二十年后回望,击剑留给他们的是一段充满阳光和挑战的美好回忆,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从容,我们作为推广者所做的一切,就都有了意义。”
采访结束时,训练馆内的灯光依然明亮,又一组小选手走上剑道,在教练的口令下相互敬礼,他们的眼神中,有紧张,有好奇,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兴奋和明亮的光彩,王钰秘书长微笑着望向他们,仿佛看到了击剑运动在这座城市,在这些年轻生命中,生生不息的未来。
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北京击剑人正在用智慧与热情践行的教育理念和行业担当,在这条长长的剑道上,快乐,正成为指引孩子们前行的最亮那束光。
评论列表 (0条)